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且手段持续翻新,已成为危害群众财产安全的突出问题。据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全国电信网络诈骗立案数年均增长超10%,诈骗分子紧盯老年群体信息获取渠道较窄、防范意识较弱的特点,推出“虚假保健品推销”“冒充子女借钱”“仿冒公检法办案”等针对性骗局。不少老人因轻信诈骗话术,将养老钱、救命钱投入骗局,不仅造成经济损失,更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此类案件的高发也对社会信任体系和基层治安稳定带来冲击,加强反诈宣传、织密防范网络刻不容缓。

为提升社区居民尤其是中老年群体的反诈意识,守护群众“钱袋子”安全,2025年9月1日,一场以“语梦安行”为主题的反诈宣传活动在新郑市能庄社区开展,外国语学院青年志愿者以分散式宣传的形式,向居民普及网络诈骗、电信诈骗防范知识。

活动当天,志愿者们以“分散询问+流动宣传”的方式深入社区各处:有的在社区凉亭与乘凉的老人拉家常,主动询问是否接到过可疑电话、收到过陌生短信;有的跟着居民漫步在小区步道,结合近期本地真实案例,拆解“免费领鸡蛋套取个人信息”“高收益理财诱导转账”“冒充客服退款索要验证码”等常见骗局;遇到独居老人时,志愿者还会耐心询问日常用手机的习惯,手把手教他们辨别诈骗信息的关键特征,比如“凡是要求先转账的都是骗局”“公检法不会通过电话办案要钱”,并帮老人把社区反诈联络电话和子女号码存到手机快捷键。


面对志愿者的主动宣传,居民们纷纷打开话匣子:有老人拿出收到的“中奖通知”咨询真假,有居民分享接到“冒充快递员说包裹丢失要理赔”的经历,志愿者逐一分析辨别,用通俗的语言划清“陷阱红线”,让大家在轻松的交流中掌握反诈要点。


此次“语梦安行”活动,摒弃了传统定点宣传模式,以更贴近居民生活的分散互动形式,让反诈知识走进社区的每个角落。志愿者们用真诚与耐心搭建起“防范桥梁”,不仅提升了居民尤其是老年群体的防诈能力,更让反诈意识深入人心,为构建全民反诈的社会治理格局注入了温暖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