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熊晨曦)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掌握新的教学方法,11月4日下午14:30,外国语学院在文华楼阶五教室成功开展BOPPPS教学模组转训培训,学院全体教师共同参与这场聚焦教学创新与效能提升的专题培训。
培训伊始,学院督导组组长贺慧以“BOPPPS有效教学结构”为主题,系统梳理了BOPPPS的六大核心个环节——Bridge(引入)、Objective(目标)、Pre-assessment(前测)、Participatory Learning(参与式学习)、Post-assessment(后测)和Summary(总结)。她表示,BOPPPS模组通过结构化设计,能够有效提升课堂互动性与目标达成度,助力教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转型。
贺慧老师特别强调了学习目标设定的关键性。结合具体案例,她详细讲解了SMART原则(具体性、可衡量性、可达成性、相关性、时限性)与ABCD四要素(Audience对象、Behavior行为、Condition条件、Degree程度)的应用方法,帮助教师厘清如何将抽象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指标。她指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核心依据。例如,在翻译课程中,教师可将目标设定为“学生能在10分钟内根据语境,正确地完成2句英文长难句的翻译”,既符合SMART原则,又清晰体现了ABCD要素。
在参与式学习环节,贺慧老师通过案例分享与互动演示,生动展示了“智慧站点”“纸条范”等创新方法。例如,“智慧站点”通过分组任务与跨组交流,打破传统课堂单向输出模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纸条范”实现了师生和生生的双互动,学生可以看到更多的答案或者解决方案,引发多维思考。这些方法兼具趣味性与实效性,为破解传统课堂“单向灌输”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随后,外国语学院院长孙丽娟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深入分析了BOPPPS模组在外国语学院课程中的实际落地效果。通过对比传统课堂与BOPPPS课堂的参与度、目标达成率等,孙丽娟指出,该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知识留存率,尤其在语言技能训练中,通过分阶段目标设定与动态评估,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她强调,“BOPPPS不仅是工具,更是教学理念的革新,它要求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
针对未来教学工作,孙丽娟向大家提出具体要求,如课程目标需明确SMART目标,清晰体现ABCD要素;每节课至少采用两种参与式学习方法,确保学生主体性;通过前后测数据对比,定期反思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她鼓励教师“以生为本,敢于创新”,将BOPPPS模组与学科特色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外院风格的高效课堂。


外国语学院始终致力于通过系统化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此次培训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操价值,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可复制的教学框架,更点燃了教师探索课堂创新的热情。未来,学院将继续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为指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