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荆苗苗 图/荆苗苗)2025年4月29日下午,专业英语教研室在文华楼2-218办公室召开教研活动,主题为“人工智能下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合”,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张园园副教授主持,专业英语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
张主任指出,在当今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并深度融入各个学科教学,英语专业也不例外。从周云锐等学者对基于人工智能的英语专业生态教学策略研究,到陈思敏、郭囡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英语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等,众多研究表明人工智能为英语专业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与此同时,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在高校各专业教学中全面推进,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也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如何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有效挖掘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培养德才兼备的英语专业人才,是当前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贺慧老师表示,人工智能强大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为英语专业教学提供了海量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涵盖了传统的英语语言知识学习材料,还包含大量多元的文化素材、时事新闻等内容。例如,通过人工智能语言模型,教师可以便捷地获取世界各地不同视角的新闻报道、文化评论等资料。在英语阅读课程中,教师可以选取具有时代性和思想性的英文新闻文章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表达的同时,深入分析文章中所体现的价值观、社会现象等,从而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如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意识等。这极大地拓展了思政元素挖掘的范围,突破了传统教材资源的局限性。
訾晴老师提出,在英语专业教学中,语言知识与文化内容紧密相连。教师应在传授词汇、语法、句型等语言知识的同时,深入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并从中提炼思政元素。例如,在讲解英语词汇的演变过程时,可以介绍词汇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意识和国际视野。《高级英语》中的课文《The loons》从女性视角讲述了少数民族文化被侵占的故事,通过分析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价值观、道德观念等,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赵山老师表示,利用人工智能能够实时获取全球范围内的时事新闻和热点话题,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选取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英文新闻报道、评论文章等,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讨论和分析。例如,在气候变化与绿色转型、全球经济复苏与挑战、太空探索与国际合作等热点话题的学习中,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挖掘其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责任担当意识等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
人工智能技术为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优势,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师能力等策略,可以有效挖掘英语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实现人工智能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提高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应持续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动态,不断探索和完善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出更多具有扎实英语语言能力和良好思想道德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