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王豪)2025年7月15日,“中国故事·世界表达”系列活动在郸城中原民俗园站顺利开展,外国语学院2023级英语(BK)02班学生王豪作为志愿者参与其中,他在神农殿与石磨山间探寻文化根脉,用英语讲述这座民俗文化宝库。中原民俗园位于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博物馆。

神农殿内,神农氏雕像庄严肃穆。志愿者们驻足雕像前,仔细研读相关史料,将神农氏带领先民从采集走向农耕、培育五谷、发明农具的历程,转化为生动的英语解说。让世界透过这一文化符号,感知中国先民与自然共生的智慧。“他是神话中的英雄,更是中国农业文明的起点象征。”王豪同学在录制讲解时说道,希望通过语言传递,让海外听众理解中国先民与土地共生的智慧。


离开神农殿,由39052块石磨堆砌而成的“豫东奇山”带来了强烈震撼。这些石磨或铺成小径、或筑成房屋、或叠成山峦,2009年因规模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每一块磨盘上的深浅纹路,都记录着中原农耕的岁月痕迹。志愿者们抚摸着磨盘上的历史印记,用英语梳理其背后的故事:从石磨在传统农家的实用价值,到如今作为文化符号承载的传承意义,力求让海外友人透过语言,感受这些石块背后的生活温度与耕作智慧。

“用外语架起文化桥梁,让更多人看见中国民俗的魅力,这是我们的使命。”志愿者们表示,神农殿的文化符号与石磨山的历史厚重,都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鲜活素材。未来,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深化,这些承载中国记忆的载体,将通过多元语言形式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而外语学子也将在“中国故事·世界表达”的实践中,不断提升文化传播的能力与底气。